【预防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】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四周国旗下的讲话

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,增强同学们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进一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,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,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及其危害。5月19日,我校举行了以“预防校园欺凌,共建和谐校园”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。

01

升旗仪式

02

国旗下的宣誓

在22综合高中2班吴正宇的带领下,全体学生高举右拳,在国旗下庄严宣誓。

03

国旗下的讲话

24电商班  金圆兰

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好!今天,我站在这里,想和大家聊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话题——“校园欺凌”。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、结交朋友、快乐成长的地方,但近年来,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,它不仅伤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,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。作为学校的一份子,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站出来,对校园欺凌说“不”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温暖的学习环境。

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校园欺凌。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或校外,一个或多个学生通过语言、行为、网络等方式,对另一个学生进行重复、故意的伤害行为。常见的欺凌形式包括:

身体欺凌:如殴打、推搡、抢夺财物等。  

语言欺凌:如辱骂、嘲笑、起侮辱性绰号等。  

社交欺凌:如孤立、排挤、散布谣言等。  

网络欺凌:如通过社交媒体、短信等方式进行恶意攻击、传播不实信息等。

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欺凌,都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,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。

校园欺凌的危害是深远而广泛的,它不仅影响受害者,也会影响欺凌者、旁观者,甚至整个校园氛围。受害者可能会产生自卑、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残、自杀等极端行为。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。 欺凌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,可能会形成暴力倾向,未来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。目睹欺凌事件的同学可能会感到恐惧、无助,甚至产生“下一个会不会是我”的担忧,长期处于紧张状态。校园欺凌会破坏学校的和谐氛围,影响教学质量,甚至损害学校的声誉。

预防校园欺凌,需要学校、老师、家长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。作为学生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:

1. 学会尊重他人

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。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,理解他人的感受,不嘲笑、不歧视、不伤害他人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,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。

2.勇敢说“不”

如果你遭遇了欺凌,不要沉默,更不要觉得是自己的错。勇敢地向老师、家长或信任的成年人求助。记住,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,而是保护自己的正确方式。

如果你目睹了欺凌事件,请不要袖手旁观。你可以:

- 站出来制止欺凌行为(如果安全的话);  

- 安慰受害者,陪伴他寻求帮助;  

- 向老师或学校报告此事。

3. 培养健康的社交方式

良好的友谊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。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,遇到矛盾时,通过沟通解决,而不是用暴力或语言攻击。

4.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

- 避免独自前往偏僻的地方;  

-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给陌生人;  

- 如果遇到网络欺凌,保留证据并及时告知家家长和老师。          

同学们,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,每个人都有责任让它变得更美好。预防校园欺凌,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付诸行动。让我们从今天起:

拒绝成为欺凌者,用善意对待他人;  

拒绝成为旁观者,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;  

拒绝成为沉默者,勇敢为自己和他人发声。

我相信,只要我们团结一心,校园欺凌的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少,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温暖、和谐!

谢谢大家!

04

随后,常务副校长尹福根在仪式上总结讲话。校园欺凌是全国所有学校面临的共同挑战,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教育课题。从同学们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,学校就通过主题班会、法制讲座、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,持续开展反欺凌宣传教育。这项工作我们每学期都在强化,每年都在创新,但防治校园欺凌永远没有完成时。特别要强调的是,预防校园欺凌不是简单地说'不',而是要培养全体师生的共情能力和法治意识。让我们携手营造零容忍的校园文化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、阳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。

校园是成长的摇篮,是梦想起航的地方。我们坚决对校园欺凌说“不”,让尊重、友善、包容成为校园的主旋律。预防欺凌,不仅是学校的责任,更需要每一位老师、同学和家长的共同努力。